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二八文学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517章 战兰州之 夺桥

第517章 战兰州之 夺桥 2/2

赶到了铁桥附近的旅长李勇命令部队用李江国的一营反击,马全有的二营接应,把进攻的马家军打回去,张劲松的侦察营则是做一下简单移交就行了。

张劲松也知道打阵地战还是几个步兵营管用,也没罗嗦就把阵地很痛快的交给一营和二营,为此张劲松还受到了李江国和马全有的表扬,这俩人笑嘻嘻的说:“看看,还是老张有风格,放心,有好处少不了你的。”

张劲松有些无所谓的嘀咕着:“拉倒吧,还啥好东西,就凭这些穷的要当裤子的马家军,能弄回来什么好货色,老子可不稀罕。”

这也正是旅长李勇只用两个步兵营去对付敌人冲击部队的原因,为什么只用两个营,青马军的新编第一师有人员五千多,数量不少,但大部分士兵手里拿的都是老式步枪,汉阳造就算不错了,连老掉牙的老套筒还在背着,加上铁桥狭窄的地理位置,李勇觉得用两个步兵营足够了,余下的兵力还要随时准备应付从兰州城内溃退下来的马家军大队人马。

战斗在青马军新编第一师的士兵冲上桥头的那一刻开始打响了,李勇命令一营和二营只许用轻重机枪和手榴弹,炸药包和迫击炮等破坏力大的武器严禁使用。

黄河大铁桥来之不易,李勇不想让这座给兰州人民带来福音的铁桥毁在自己手里,不管是什么原因,炸毁了都太可惜了。

兰州城历来都是东西方的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路,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城这一交通枢纽头上不可逾越的障碍,老百姓有句话叫“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一座明朝修建的振远浮桥用了五百多年。

黄河大铁桥是清朝光绪年间修建的(1907),在当时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能修建这么一座铁桥实属不易,总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花费三十多万两库平白银才完工,所有的用料和配件都是不远万里从德国运过来的,包括成千桶的洋灰,都是德国货。

(黄河铁桥后改名中山桥,1906年立项,07年动工,08年建成,工期历时一年半,由德、美、华三国工程师督建,1989年,八十年后,铁桥保固期满,德国有关方面曾经至信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德意志人的严谨可见一斑,篇外话,不多说。)

一营长李江国嘟囔着:“不让用就不用,有什么了不起的,咱什么样的仗没打过,想当年还不是只用不到十发子弹就能打一场大战役,听我的命令,准备射击。”

既然旅长不让用迫击炮,一营和二营本着火力布置前重后轻的原则,把两个重机枪排摆到了最前面。

几十挺的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在青马军新编第一师进入射程以后猛烈开火,子弹狂风一样扫射过去,黄河铁桥桥面不宽,部队根本就无法展开,这些马家军的士兵只能是弯着腰,端着手里的步枪,顺着桥面攻上来。

没有掩护火力,没有宽大的地域来展开兵力,所有的一切只能用士兵的血肉之躯来填补,用这种极为垃圾的战术来进攻有几十挺重机枪来防守的阵地,结果可想而知。

面前几十米以外就是青马军羊群一样的士兵,马克沁的枪管子里喷吐出一尺多长的火蛇,打空了的弹链哗哗流过,解放军守卫部队的子弹密集到把铁桥上的桥梁构件打的通红。

桥面上的死尸一层落一层,血水顺着桥梁构件的缝隙滴落到滚滚的黄河里,许多青马军新编第一师的士兵还没等明白战场是怎么一回事就把性命交代了。

喜欢少年之烽火岁月请大家收藏:(www.wenxue28.com)少年之烽火岁月二八文学更新速度最快。

少年之烽火岁月最新章节 - 少年之烽火岁月全文阅读 - 少年之烽火岁月txt下载 - 我是巴图鲁的全部小说 - 少年之烽火岁月 二八文学

猜你喜欢: 世有辛夷花,折枝为君嫁小地主的科举之路我缺德多年[年代]媚色可餐(穿书)可怜为师死得早天生赢家(快穿)我以为我是路人甲[穿书]听说我是啃妻族[快穿]迷途反派大佬破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