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二八文学 >> 黄面虎走江湖 >> 第63章

“秀才五哥指的路在理。”

霍元甲送王秀才出门,没敢说句让他再来,要是有人常来找他吃饭,那可不是脚行的规矩。

之后,王秀才把几张纸塞进脚行门缝里,霍元甲看到上头写的是养气和“胎息”的文字,这些霍元甲也听爹给元栋、元卿说过,爹说嘛都是按迷踪拳的套路来,霍元甲有意无意的就抵住,不想听,听了也融不进自个的那一套里。枣林里出的套路是无师自通的东西,灵活甚至无法,其他功法要进来,霍元甲先得把别人的痕迹拨离干净。

王秀才喜武不习武,好看国术拳经的书。那时候没有武术这个称呼,叫作国术,民国时代一开,不像过去禁武了,国术改称为武术。国术不仅是一个名称,它代表中华民族文化里的一枝,武艺拳经之道与孔子、老子、孟子的思想不分,究其根也分不开。越是功夫进到上境,越靠的圣贤们近。叫国术的时候,从来没有武术表演套路,修练的是内功,出手就是技击,都是实在东西。功夫的概念,指的就是內功,无他。内功与中医同理,功夫习到一定程度就能为人治病。现代人打太极拳,为了去疾健身就是此理。遗憾的是当下啥都沦为实用主义的,行事急功近利,追求健身,亵渎了功法拳术,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又把其视为一文不值。

拿杨式太极拳来说吧,现代人再练也出不了名头。大师杨露禅是在武林云端里的人物,当年被京城的皇族请去教拳,杨露禅见那些娇贵的弟子想学功夫又吃不了苦,他就把杨式太极拳中难度大的招式简化改造了,那都是杨式太极拳中最关键的东西,改后好练好学了,但也永远练不出真功夫了。

王秀才看的东西多,一介文人,他讲武艺好上圣贤上靠、借圣贤的道儿。通常习武的人一听就把他当成耍嘴皮子的书生,没谁瞧得起他,霍元甲听着顺耳,他需要的正是王秀才的高论和武道的“原始”性。霍元甲习武全在自悟,没有门派桎梏,王秀才的“空谈”很适合他的口味。

文人对武林的兴趣,自古由来已久。无数的诗词中、小说里,武侠书就更不用说了,对武艺功夫的描写,可谓极尽所能。语言让人陶醉,故事诌的使人对武艺功夫迷失。王秀才博览群书,对这些都目有所及,王秀才又喜武,与那些妙笔生花的文人不同,他专注的是武道。每每他一说武,就引起霍元甲的兴趣。

文人对武艺功夫的描写,是对应文字魅力与人乐于接受虚拟故事的兴奋点来的。恩怨情仇,刀光剑影,鲜血崩践,文人的想像力把其幻化的不着边际,让人看着过瘾且拿故事当真事儿。看的人追得紧,写的人乐此不疲。书里那些功夫武艺、侠客、大仙,只能在空中,无法落地。

习武是踏踏实实的事,不能拔苗助长,可悟性又得神通才行,又显得比拔苗助长还快。别人习武师父总是急地想一脚把弟子的脑门子踢开,把真传灌进去,让其速成。霍元甲却是没人管没人问,自个在枣林里坟堆旁习武、自修,他脑门子里让自个悟到的东西塞满。功夫不停地上进,他尝到甜头,欲有兴趣。一头扎进去,林子外的一切不闻不见,一门心思摸功夫的路数,越弄越有收获,他上瘾了,不管啥事只要一上瘾,没有弄不出名堂来的。练功不能在空中楼阁里,练內功讲究环境场所,对其有影响促进。霍元甲千辛万难习到功夫,枣林的景致也自然伴进意识里,枣树、坟堆、地面的模样,枣叶、枣花、枣的味道,这些在异地或打拳练功或与人交手时,都会有枣林的模样和味道的条件反射,这就是练功场所的影现。悟性又让他的功夫如神助,无师自通,超过父兄。历史上比他这样超常、异类的功夫还不知道有多少,正好成为了武艺让文人无限夸大的依据。

喜欢黄面虎走江湖请大家收藏:(www.wenxue28.com)黄面虎走江湖二八文学更新速度最快。

黄面虎走江湖最新章节 - 黄面虎走江湖全文阅读 - 黄面虎走江湖txt下载 - 易今之心的全部小说 - 黄面虎走江湖 二八文学

猜你喜欢: 世有辛夷花,折枝为君嫁小地主的科举之路我缺德多年[年代]媚色可餐(穿书)听说我是啃妻族[快穿]天生赢家(快穿)迷途可怜为师死得早我以为我是路人甲[穿书]反派大佬破产后